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十余載,在這個老地方,讓化工人互道“別來無恙”,不論是線下還是云端,一場產業盛會讓整個化工圈為之沸騰。年年相聚,共話發展,歲月留下一串串長長的足印。驀然回首,行業中最熟悉的身影、最值得難忘的日子、共同奮斗的經歷,都在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跡。
產融結合 匠心筑夢 鋪就產業前行之路
洞悉行業發展狀態,聚焦期現互補融合。2008年10月20日,由大商所和石化聯合會共同發起創辦的“2008國際合成樹脂大會”在杭州正式啟幕。之后的每一年,一場行業充滿希望的盛會,帶著最美好的期許在這里相聚,“管理風險、共塑未來”“擁抱創新發展新時代”“迎新局、聚合力、謀發展”……期貨現貨,大江奔涌,跌宕起伏;會場內外,振奮人心,展現發展機遇,傳遞發展信心。
十多年來,筆者有幸見證了大商所化工板塊和產業大會從生根發芽到枝繁葉茂。從最初的國際合成樹脂大會到塑料產業大會,再到如今的化工產業大會,該會議已發展成為我國期貨界和化工領域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高端會議品牌,為深化化工領域產融合作、服務新時期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搭建了信息共享、交流合作、共謀發展的高端服務平臺。從488人到892人,這一組參會數據也顯示出會議人氣的高漲。
自2008年第一屆塑料產業大會在杭州舉辦起,北京四聯創業集團每一屆都不曾缺席。在歷屆大會上,北京四聯創業集團相關人士多次作為論壇主持或嘉賓參與議題設置和討論,并在2017年大會上獲得大會“十周年特別貢獻獎”。光陰荏苒,化工大會一晃已經十多個年頭,作為行業的親歷者,這一路走來,北京四聯創業集團副總裁廖承偉深刻感受到產業對風險管理新模式和新工具的訴求愈加迫切,也見證了行業從業者心態的變化。
“還記得LLDPE期貨上市不到一年,第一次塑料大會就在杭州召開,當時有三四百名客戶參加,大多是期貨、私募行業的從業群體,產業客戶寥寥無幾。然而這幾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隨著PVC、PP、EG等期貨期權產品上市和產融結合深化,如今利用衍生品進行避險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绷纬袀ジ锌卣f,現在大商所化工大會已經是化工產業和衍生品行業客戶共同參與的大party,每次大會的主會場和各同期會議、沙龍精彩紛呈,讓人收獲頗豐。
十五載共襄盛會,離不開產業鏈的鼎力支持。從化工產業大會舉辦之初,明日控股就積極參與其中。明日控股董事長韓新偉回憶稱,2017年至今,企業協同交易所、期貨公司舉辦同期活動、參與主題演講、圓桌討論等,已成為化工大會的“??汀?。
大會發展的背后順應了產業格局的轉變。五六年前,期貨套保、基差點價在化工產業鏈還只是“少數人的游戲”,如今這些期現業務早已深入人心,“現貨企業不做套保就是最大的投機”,今年化工大會上相關專家的這句話反映了如今化工產業鏈的產融深度結合。
企業從聚焦產品到關注產業,再到持續推動產業鏈的轉型升級,大會帶動產業鏈企業一次次擁抱新技術、新工具、新模式,不斷提高抗風險能力,增強產業鏈韌性與活力,共同打造塑化產業鏈上中下游供應的生態圈。同時,隨著上游生產技術進步,下游需求多樣化、高端化需求增強,以及行業競爭不斷加劇,化工行業已進入“大煉化”時代。規?;?、一體化、千萬噸級別的加工能力,為煉化企業的差異化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通過成本優勢和產業鏈深度融合,構筑產業新的護城河。
行業在發展,產融時代已到來。近幾年,隨著期貨市場制度建設的不斷成熟以及衍生品應用的不斷推廣,產融結合助力實體經濟的理念已經是廣泛共識?!皣鴥然ぱ苌肥袌霭l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成為產業鏈穩定經營的‘好幫手’、大宗商品保供穩價的‘壓艙石’,為促進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期貨力量’?!贝笊趟h委書記、理事長冉華在今年大會上的觀點得到了與會人士的一致認同。
“成熟應用期貨衍生品管理風險、提升服務、賦能產業,已經是我們從傳統分銷商向現代化產業鏈服務商轉型的標志?!表n新偉表示,作為最早探索轉型的聚烯烴產業鏈服務商之一,明日控股不斷探索對金融衍生品的應用,在提升自身風控水平的同時,也以創新業務模式更好地賦能產業鏈上下游共生共贏。
記者觀察到,近十年來,每一屆大會的主題都與風險管理、服務、產融結合相關。尤其是在化工投產大年的大背景下,產業企業除了對絕對價格的訴求之外,還看重穩健經營以及對客戶的多元化服務。在產業的眼中,風險管理、服務、產融結合這些都是永不過時的主題,也是企業最想要學習的課題。
十五載春秋,期現攜手穩渡風雨舟;十五屆大會,共敘“衍生入化”新發展。本次盛會是疫情之后的首次線下相聚,對于化工產業企業來講,在會場與老朋友重逢并且能夠認識更多的新朋友是最開心不過的事兒了。大會中新的面孔、新的工具、新的理念能夠幫助企業有效對沖市場風險,也讓化工人未來的路越走越穩。
“踔厲奮發新征程 產融結合譜新篇”,這是本次化工大會的主題,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的信念與期待?;と饲斑M路上,轉型升級不止、創新服務不止、期現結合不止,當然與化工大會的“相約”也不會缺席。
2023年是“十四五”關鍵之年,對于石化行業來講,布局未來發展正當其時。4月7日,在由大商所、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簡稱石化聯合會)共同主辦的2023中國化工產業(衍生品)大會(簡稱化工大會)上,與會嘉賓表示,石化行業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在當前新形勢下,面對行業特點的不斷變化,化工企業要破解發展瓶頸、創新調整、加快產業轉型,共同推動產融結合、促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成本與產能雙增 行業利潤迎來下降周期
放眼整個石化行業,這些年隨著產能快速增長,行業利潤迎來下降周期。
在化工大會上,石化聯合會信息和市場部副主任范敏表示,2022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整體運行形勢弱于2021年,但總體仍實現平穩增長,整體呈現出收入增、利潤減、盈利能力下滑的特點。年內,受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影響,特別是下半年行業運行將呈現出較為明顯的高位回落態勢,外部的不平衡發展也加劇了內部的分化。
“隨著化工產品價格回落,2022年石油和化工行業效益大幅下滑。其中,上下游效益分化明顯,油氣開采效益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但煉油業效益降幅進一步擴大?!睋睹艚榻B,從2023年1—2月的數據來看,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30124家,營業收入達2.38萬億元,同比增長0.5%;利潤總額為0.12萬億元,同比下降42.4%;利潤率4.9%,同比下降3.6個百分點,盈利能力下滑明顯。虧損企業虧損額573.6億元,同比增長87.4%;全行業虧損面為35.4%,擴大16個百分點。
會上,不少嘉賓也都感慨,2022年是化工行業近十年來形勢最復雜、最具挑戰的一年,市場變化遠超預期。
目前讓聚酯企業感到壓力較大的是,當下,聚酯行業面臨著利潤向原料傾斜,而下游相對被動的局面,階段性的供需錯配也使企業感到日子較為難過。
“聚酯開工負荷提升之后,下游消費和需求卻沒有快速跟上,相對供大于求,給我們整個產業鏈帶來了比較明顯的經營壓力?!蓖├H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宇星表示。
“過去,產品價格很多是由市場驅動的,現在來看更多是一種成本驅動?!敝袊やN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鎖山在化工大會上表示,聚酯產業鏈下游與原油相關系數較高,2022年相關系數已經達到90%,整個產業鏈成本驅動因素更為明顯。
據李鎖山介紹,2022年全年,原油價格上漲了40%,從終端消費來看,整個終端消費品包括PP、聚酯產品等,價格基本上沒有上漲,特別是乙二醇產業常年處于虧損的狀態,以油化工為龍頭的產業鏈都在消化成本的壓力。從幾家龍頭民營企業上市財務報表可以看出,利潤大幅下降,同時由于目前整個行業產能過剩,產業的調整期會非常長。
當前,有機化工產品也處于產能相對過剩的狀態,例如,苯乙烯、環氧乙烷整個產能消費比都超過150%,產品處于盈虧平衡點之下。
會上,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眾多民營煉化企業進入石化行業,且發展比較迅速,龍頭企業紛紛開始布局產業鏈一體化,行業的規?;?、集群化優勢逐漸提升,但下游產品的利潤差異化越來越明顯。
據了解,通過這兩三年大規模裝置的投產,聚酯達到了新的規模高度,市場整體產能規模已經達到7000多萬噸。
從2021年開始,苯乙烯行業也進入快速擴張期?!霸谶@一輪投產周期中,近幾套裝置基本上都是年超過50萬噸裝置生產線,裝置大型化是最大的特點?!睎|北中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遲少飛表示,隨著生產裝置擴大化,大型裝置利潤開始凸顯。煉化一體化裝置在苯乙烯整體裝置中占比逐漸提高,并開始向下游延伸,整個行業利潤開始壓縮,開工率進一步壓降,進口比例也開始逐漸縮小。
“苯乙烯行業的市場洗牌已開始?!边t少飛認為,2023—2025年,陸續還有將近850萬噸的新增產能陸續投產,屆時國內苯乙烯行業形勢會更加嚴峻,尤其是一些小的非一體化裝置可能會面臨巨大的困難和壓力。
“過去三年,從國內PP和PVC產能擴張速度來看,產能增幅達到50%,2023年到2026年產能還有近50%的增幅,產業壓力非常大?!敝谢N售有限公司期貨部總經理張秀坤表示,在產業成熟期,企業必然要面對行業競爭的白熱化。
實體“破局” 走好低碳轉型、期現結合雙行道
在本次大會上,“綠色發展”與“產融結合”成為嘉賓口中的“關鍵詞”,加快石化行業綠色道路發展,推動深化產融結合是當前實體企業“破局”的重要出路。
“長青的企業都是在業務達峰之前找到新的增長點,完成新的轉型?!崩铈i山表示,目前,很多傳統化工企業圍繞一些新材料、新能源、新領域進行布局。特別是低碳材料,眾多企業圍繞循環利用、高端產品開發等方式完成化工產品結構轉型。
2020年,我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半p碳”戰略倡導綠色、環保、低碳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有利于引導綠色技術創新,提高產業和經濟的全球競爭力。
在與會嘉賓看來,在“雙碳”目標下,對石化企業來講,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從工藝路徑的角度看,當前煤化工和油化工路線更多的困境是在于原料端,一是在‘碳達峰、碳中和’的新發展格局下,能源消費總量受到控制;二是以俄烏沖突為代表的地緣政治格局不穩定,導致國際能源價格波動較大;三是在投產周期下化工品轉向偏過剩格局,不同工藝路徑下存在成本之爭。而未來的機遇也在于全球能源結構轉型過程中新能源、新工藝、新技術化工的發展空間巨大?!奔螑偽锂a氯堿事業部總經理葉辰表示。
作為清潔資源,液化石油氣(LPG)在我國能源結構轉型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伴隨著“雙碳”政策的深化落實,液化石油氣行業迎來高質量發展機遇。
馬森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斌表示,LPG本身就是傳統能源中碳組分較輕的“綠色氣體能源”,在“傳統燃燒”領域,多使用LPG替代其他能源其實就是在踐行“雙碳”理念。在化工原料領域,無論是丙烷裂解還是丙烷脫氫,從項目建設到工廠投用,相比傳統的制烯烴工藝路線都更有效率且更加環保。
與會嘉賓認為,2023年可以稱為“綠色低碳年”,很多化工企業在綠色低碳方面做了諸多工作。聚焦“油轉化、油產化、油轉特”結構調整,不少企業通過調結構、增效益,從產品源頭上“控好碳”,對產品全生命周期進行管理,將綠色理念融入產品市場營銷中,鍛造產品綠色競爭力,促進轉型發展。
在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鄭寶山看來,推動石化行業碳達峰,需要嚴控產能、調整原料結構、拓展富氫原料進口來源、減少國內碳排放。同時,為了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科技水平也必須大幅度提升,包括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在共性技術、關鍵材料等“卡脖子”技術和產品上要實現突破。
對此,浙江明日控股集團副董事長邵世萍也表示,實現碳中和,石化企業要做的就是要改變產業結構。
“我們需要給高端制造提供很多高性能、高強度、高耐熱、高耐疲勞、高耐腐蝕的材料,這些是我們化工界的任務。同時,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和核能技術的進步都給我們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多能互補應用場景?!鄙凼榔急硎?,這必將促進各個產業鏈以及不同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拓展化石原料高效利用的新途徑,充分發揮化石能源的資源屬性。
對于石化企業而言,要想提高“看得準”的能力,除了錨定“雙碳”目標外,提高產融協同運用能力,利用好金融衍生品來鎖定利潤、防控風險也成為企業突圍的重要方式。
會上記者了解到,在強化品種結構調整優化的同時,不少企業也都組建了專業的期貨運作團隊,以此來規范參與期貨市場,提高金融衍生品運用能力,抵御價格波動風險,服務企業鎖定產品加工利潤,實現長久穩定經營。
“對企業而言,轉型路上需要不斷深化期現結合,用好期貨和現貨兩個市場,實現原料最優配置、降本增效,共同服務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迸c會嘉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