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dzsto"></td>

    <p id="dzsto"></p>
      <table id="dzsto"><option id="dzsto"></option></table>
    1. <acronym id="dzsto"><label id="dzsto"></label></acronym>
      下半年或再迎大減產!內外周期錯配,如何把握化工品行情?
      來源:期貨日報作者:韓樂2023-04-07 07:29

      由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下稱“石化聯合會”)共同主辦的“2023中國化工產業(衍生品)大會”(下稱“化工大會”)昨日在杭州舉辦。

      內外周期錯配下,化工市場有怎樣的變化,相關市場行情應該如何把握?昨日,化工產業大會同期活動率先開啟,各大知名化工龍頭企業與經濟大咖相聚杭州,共話化工品市場新格局與投資機會。

      內外周期錯配,化工品難以出現明顯的聯動和趨勢行情

      近兩年,海外在滯漲壓力之下,進行持續加息政策,逐步步入衰退。而國內步入復蘇周期,疫情放開之后,政策端偏寬松,經濟逐步回暖。

      “海外步入衰退,國內步入復蘇的周期下,我們可以看到,海外化工品價格的弱勢,國內化工品逐步底部回升。國內需求呈現內需回暖,外需減弱,我國化工下游工廠,尤其是出口導向企業受到較大的影響,生存環境非常艱難?!泵魅湛毓筛倍麻L邵世萍如是說。

      在她看來,對聚烯烴市場而言,前幾年面臨非常強的成本支撐?!坝捎诤M鉁q以及碳中和帶來的能源高度緊張,成本支撐非常強,檢修增加,供應收縮。但是隨著海外逐步步入衰退,面臨著成本坍塌,供應端主要矛盾發生著變化?!鄙凼榔挤Q。

      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作為石化行業成本端一環,原油與油化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一直以來關乎著品種成本、加工利潤、生產情緒等變化。

      銀河期貨原油部總經理李旋君在活動中表示,2019年以來,原油對下游產品相關性整體較好,(除PVC,聚丙烯,和乙二醇之外)。2021年10月布油突破80美元/桶以來,油價波動加劇,和下游產品價格分化增大,相關性有所下降。

      “目前,對于化工市場來講,產能持續擴張。2022年我國煉能達到9.82億噸/年,國內主要石化產品產能2020年以來也加速擴張,未來五年預計仍有5000—8000萬噸的體量?!崩钚硎?,三年疫情,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疫后產業恢復結構性差異。而外需出口承壓:歐美經濟不振,出口面臨外需轉弱的巨大壓力。原油高漲后劇烈反復導致上游成本壓力、波動增大。

      “今年與往年同期相比,化工市場最大的變化在于內外周期錯配?!蹦先A期貨能化分析師戴一帆表示,內外周期不匹配使得商品難以出現明顯的聯動和趨勢行情。

      在他看來,自從去年下半年外圍加息以來,并沒有特別明顯在商品的供需平衡表中感受到衰退的力量,只是感官上需求不好,同時很難和疫情導致的需求弱相區分。但是今年一季度起,很多品種感受到了進出口端的逆轉?!斑@是加息周期兌現到需求周期的長鞭效應才開始緩緩兌現,并在未來持續并惡化,內需整體定調仍然是弱復蘇,整體大概率還是難以對沖外圍的走弱?!贝饕环f。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當前化工品面臨著內密集“投產”、需求存“復蘇”跡象,外則圍繞“衰退”預期,聚烯烴就面臨著這個問題。2023年是聚烯烴投產大年,國內價格一直受到投產預期壓制。

      “在內外周期錯配下,聚烯烴市場最明顯的表現是華南價格弱于華東、華北,華南一度成為市場最便宜交割品區域?!睋┚财谪浕な紫治鰩煆堮Y介紹,今年華南地區訂單明顯弱于華北及華東地區,價格方面華南價格也比華北和華東弱。

      “以前PE和PP的標品價格,華南較華東、華北高100—300元/噸左右,但是今年華南價格一度低于華東及華北,當下也僅僅持平,華南地區相關下游需求端出口更多?!睆堮Y如是說。

      在他看來,需求端差異、供應格局的變化使得內外周期錯配在國內區域價差上表現突出?!皬奈覀冋{研的情況看,華東地區廠家反應訂單下滑大部分集中在10%左右,有的大廠訂單下滑都不明顯。但是在華南市場,下游加工企業訂單下滑超過華東地區。在供應端,華南未來會有更多的新增產能投產,這就導致華南市場供需兩端都承擔了更大的壓力?!睆堮Y稱,未來國內聚烯烴期貨最便宜交割品或將在華南和華東市場來回切換,而不再是華東交割一家獨大。

      交易的核心矛盾是?

      內外周期的錯配下,化工產業的核心矛盾變成了“復蘇”預期下需求是否能夠消化內部的投產增量和外圍“衰退”背景下的現貨沖擊。

      “2022年四季度,化工市場核心邏輯是疫情管制放松后的需求恢復邏輯,但是春節后這一樂觀預期很快被供應過剩、需求偏弱的基本格局證偽?!睆堮Y表示,當下PP、PE產業面臨供應過剩、需求偏弱、成本擠壓的艱難局面?!昂笃谛枰顺霈F持續減產,降低供應端壓力,才是真正穩住市場信心?!?/p>

      在戴一帆看來,聚烯烴后續的投產依舊密集,同時進口預期在外圍裝置的開車預期下不斷加強,而需求對于聚烯烴而言始終是不溫不火的狀態,從前期對需求“預期”的視角轉向了對“現實”的關注。

      “從全球角度,大的方向,我們認為,仍然是多國內空國外。國內復蘇,海外步入衰退?!鄙凼榔急硎?,從國內角度,交易邏輯大的矛盾為產能大投放下成本支撐的可持續性以及需求恢復進程?!耙环矫媸菍τ趪鴥认M復蘇,預期和現實之間反復的切換。例如今年,首先交易的是國內消費的復蘇,國內化工品大幅拉漲,后來隨著需求好轉被證偽,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另一方面,是對海外衰退的整體節奏的把握。例如近期的原油大幅下行,導致國內化工品價格又下了一個臺階?!?/p>

      在邵世萍看來,化工品后期的交易邏輯在于產能大投放下成本支撐的可持續性以及需求恢復進程的主要矛盾?!按蟮姆较蛴扇蛩ネ藳Q定,振蕩下行為主。中間根據需求的恢復情況進行節奏性的交易?!鄙凼榔颊J為,化工品內部,由于汽油的強勢,可能芳烴端強于烯烴端。烯烴端,由于LLDPE受到投產以及海外進口的約束,會表現偏強。

      “就聚烯烴市場而言,今年外需偏弱、內需不穩、供應擴張的格局使得二季度市場仍然面臨較大壓力。未來需要密切關注供應端的檢修、減產動作?!睆堮Y認為,在化工產業低利潤、成本端堅挺的擠壓下,下半年或將面臨成本端進一步抬升的可能,下半年市場的選擇或許是要么減產、要么承擔更大虧損。在他看來,2021—2022年國內煉化廠家在成本端擠壓利潤的情況下選擇了大規模減產,2023年下半年或再次做出這一選擇。

      責任編輯: 冉超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亚洲午夜成激人情在线影院

        <td id="dzsto"></td>

          <p id="dzsto"></p>
            <table id="dzsto"><option id="dzsto"></option></table>
          1. <acronym id="dzsto"><label id="dzsto"></label></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