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dzsto"></td>

    <p id="dzsto"></p>
      <table id="dzsto"><option id="dzsto"></option></table>
    1. <acronym id="dzsto"><label id="dzsto"></label></acronym>
      2023年A股如何走?知名券商這樣看!機構重點調研了這些行業…
      來源:證券時報作者:胡華雄2023-01-05 00:04

      歲末年初,多家券商機構發布相關研究報告,總的來看,機構對2023年A股看法較為樂觀。

      與此同時,在新舊年之交,包括券商、公募基金等在內的機構也加緊調研上市公司的步伐,尋找新一年投資機會和布局方向。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2月以來,機構重點調研了包括機械設備、醫藥生物、電子、計算機、電力設備、基礎化工等行業的A股上市公司。

      多家券商機構看2023年A股:總體看法較為樂觀

      2023年已開新篇。在新舊年之交,各大券商機構紛紛對2023年A股市場進行了展望。2023年的券商機構展望,少了對具體指數的預測,更多是對2023年投資邏輯和投資機會的梳理和研判,總體來看,多數機構的看法較為樂觀。

      在大勢研判方面,國泰君安證券的2023年度策略認為,人心預期峰回路轉,股市走??臻g打開。國泰君安證券指出,有別于市場對宏觀前景與股票投資的悲觀共識,該機構認為2023年來自于疫情、經濟、政治等關鍵因素的不確定性將下降,堅決看多2023年A股市場。第一,抑制性政策的轉折、疫后開放世界的臨近以及中下游利潤率重新擴張(CPI-PPI),判斷2023年Q2(第二季度)中國將邁入新一輪需求回暖、資產回報率改善、盈利預期提升的周期;第二,內外宏觀環境均從高度不確定的狀態逐步邁向確定,判斷投資者對風險資產的持有意愿也將回升。第三,政策底部、經濟底部和估值底部的同時出現,往往隱含了股票投資回報的巨大空間。2022年最差的預期已經見到,A股市場將迎來峰回路轉之勢,該機構認為2023年A股是一輪牛市。

      中信證券的A股市場2023年投資策略認為,2022年以來一直壓制A股的多重因素將在2023年迎來轉折,2022年11月防疫政策優化和地產支持發力已明確政策預期拐點,經濟逐步企穩回升潛在增速水平,改善市場風險偏好;預計2023年3月歐美加息結束,人民幣匯率拐點出現并逐步升值,打開估值修復空間;2023年下半年A股盈利拐點出現,增速彈性更大,夯實中期修復基礎。隨著上述三大拐點漸次出現,2023年A股將逐步聚力上行,延續已開啟的中期全面修復趨勢,進入二季度后上行動能更強,其中外資和私募是全年增量資金的主要來源。

      廣發證券也對2023年A股進行了展望。該機構認為,2023年權益市場最大的機遇來自中美“此消彼長”相對優勢,AH市場驅動力主要來自估值修復:風險溢價下行(資本市場定位重要,對穩增長決心更樂觀),以及無風險利率下行(美債利率筑頂回落),貼現率下行驅動AH股上行,A股走修復市、港股走牛市。

      中泰證券的投資策略則研判,“否極泰來”將是2023年走勢最為準確的形容詞,所謂“否極”:2023年一季度,由于市場四季度對疫情放開后經濟修復,政策方向,美聯儲與美元指數,中美等過于樂觀的預期需要“糾偏”,市場或依然將處于整體調整之中;所謂“泰來”:2023年二季度后,中泰證券認為市場將展開一波盈利與估值雙升的指數級別牛市,核心動能在于2023年年中后“疫后復蘇”疊加“政府定向刺激”的超預期。而本輪牛市最重要的產業驅動在于各行業集中度、利潤分配重構和央企改革加速下央企估值體系提升。

      對于2023年可能的投資機會和市場風格,各路券商機構也紛紛發布看法,對于周期股、成長股等,以及投資主線的看法,有一定共識,不少機構重點提及了業績、利率、政策等因素對市場的可能影響,但具體看法不一。

      國泰君安證券認為,投資風格從看確定性的增長轉向尋找變化和彈性,順經濟周期類的股票以及成長股有望跑贏。節奏上先價值后成長,經濟弱、政策進、股市進、價值進;經濟穩、政策退、價值退、成長進。2023年前期的機會來自于過去兩年由于過度定價經濟風險和深度調整的價值股,在擴內需和疫后復蘇的預期下帶來的困境反轉行情,主要在消費、地產鏈和金融。后期的機會則是在逆全球化和大國博弈的長期趨勢下,圍繞自主可控和產業政策發力的科技制造,重點在設備、材料。

      中信證券認為,疫情和地產對基本面影響明顯改善后,隨著A股盈利增速回升,預計業績將成為市場的主驅動,行情也將進入第二階段,配置上基本面彈性和長期空間更重要。一方面,隨著加息結束和美國陷入衰退,當美債收益率進入穩步下行通道后,有利于全球權益的成長風格。另一方面,“二十大”后第一年預計改革類政策密度高,全國“兩會”后關于稅制改革、資本紅綠燈、綠色低碳、共同富裕和國家安全等領域的政策落地成為重要看點。這個階段市場風格更偏成長,建議重點關注“四大安全”領域,具體包括:①能源資源安全關注傳統能源(煤炭/油氣)保供、新能源內需擴張、供需偏緊的關鍵礦產資源(鋰、稀土);②科技安全關注半導體產業鏈、信創(計算機軟硬件)、數字基建(運營商、ITC設備等);③國防安全圍繞航空航天裝備及發動機、元器件自主可控需求布局;④糧食安全聚焦種源自主可控,搶占生物育種產業化機會。除“四大安全”之外,還建議關注全球份額持續提升的中國優勢制造業(智能汽車、化工)。

      廣發證券認為,上半年重心在于經濟“托底”和信心“重建”,下半年結構“轉型”和競爭力“突圍。1.托底:穩增長彰顯力度與決心,地產鏈信心筑底(龍頭房企/銀行/建材/家電);海外高接種率下防疫優化路徑的啟示(醫療設備/特效藥/休閑服務)。2.重建:信心與秩序重建,資本市場定位重要和央國企價值重估(能源央企/科技央企/科創板),互聯網反壟斷政策預期穩定(互聯網/平臺經濟)。3.轉型:探尋制造業中堅力量,中長貸回暖拉動制造業復蘇(通用設備/新能源設備),新能車產業鏈潛在擴表方向(儲能/通用設備中的新能源車鏈),技術周期驅動的綠色化與智能化(復合銅箔/溫控設備/碳化硅)。4.突圍:國家安全觀“自上而下”戰略升級,能源安全/供應鏈安全/信息安全/國防安全(油氣裝備/機床/半導體設備/信創/航空航天)。

      中泰證券認為,就市場風格而言,2023年上半年“熊末牛初”階段,市場風格或偏向于高分紅板塊(諸如:電力等)以及政策主導的科技和高端制造(諸如:軍工、計算機、機械等);而2023年年中之后,伴隨疫情逐步“常態化”和政府定向刺激效果的逐步顯現下,經濟、通脹、長端利率的回升,市場風格或將回到央企低估值藍籌,此時,權重股當中保險(利差擴大+低估值資產重估),制造業龍頭的配置價值值得重點關注。此外,參考國際經驗,疫情放開后的長期、復雜的影響,醫藥板塊將在2023年全年維持高景氣度。

      新舊年之交機構加緊調研

      在各大券商對2023年市場進行展望之際,包括券商、公募基金等在內的機構在新舊年之交也紛紛對一些A股上市公司進行調研,尋找新的一年投資機會和布局方向。

      據Wind統計,2022年12月以來至目前,有617家A股上市公司接受了機構調研。

      按照上述公司所屬的行業分布來看(注:按照申萬一級行業來劃分,下同),機械設備行業最多,達到79家;醫藥生物行業公司數量居于其次,為77家;電子行業公司有68家,數量居于第三。此外,計算機、電力設備、基礎化工、汽車、輕工制造等行業公司期間接受機構調研的數量也較多,均超過20家。

      另據數據統計,按照參與調研的機構家數來看,有35家公司接受調研的機構家數超過百家。這里面,埃斯頓、祥鑫科技、邁瑞醫療、高測股份、容百科技、晶盛機電等公司接受調研的機構家數均超過了200家。

      校對:祝甜婷

      責任編輯: 高蕊琦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亚洲午夜成激人情在线影院

        <td id="dzsto"></td>

          <p id="dzsto"></p>
            <table id="dzsto"><option id="dzsto"></option></table>
          1. <acronym id="dzsto"><label id="dzsto"></label></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