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dzsto"></td>

    <p id="dzsto"></p>
      <table id="dzsto"><option id="dzsto"></option></table>
    1. <acronym id="dzsto"><label id="dzsto"></label></acronym>
      信用債2022年圖鑒:展期規模創歷史新高!誰是違約大戶?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葉麥穗2023-01-04 10:08

      2022年收官。這一年,我國債券市場違約形勢有所緩和。根據同花順統計,2022年以來我國債券市場共發生27家企業的84只債券違約,違約規模有500.61億元,無論從違約數量還是規模上看,較前幾年均呈斷崖式下降趨勢,特別是相比2021年的60家公司,180只債券違約,1603.46億元的違約規模,2022年的違約規模更是同比減少近7成。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在違約大幅減少的同時,債券展期規模卻創新高。

      房地產行業是違約大戶

      據統計,2022年新增違約企業涉及房地產開發、電影與娛樂和其他金融服務等7個行業。就違約主體數量而言,房地產開發仍然是違約高發行業,占比高達67.5%,其余行業違約企業均為1家。

      華福證券分析師李清荷表示,受政策調控及前期房地產企業激進擴張策略的影響,2022年新增違約企業中,房地產行業仍是違約高發行業,占比高達67.5%。違約主體仍為民營企業,國企違約不斷改善,2022年僅一家國企違約,為武漢當代明誠文化體育集團。違約前主體評級多為C級,評級對風險有一定揭示效果,違約前主體評級仍為AAA和AA+級等高評級的主體有寶龍地產、世茂集團、禹洲集團、武漢當代科技、哈工大高新。

      從違約規模來看,房地產也是違約的大戶,有18只債券的違約規模超過10億。

      最新的一筆違約在12月28日。當日,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截至本公告日,公司未能按期足額償付“H19當代3”的利息和回售本金,合計金額2.025億元。公司整體債務負擔重,截至本公告出具日,公司本部存續債券余額合計68.54億元,公司面臨的集中償債壓力大??紤]到公司后續資產處置等事項存在不確定性,隨著債務陸續到期,公司流動性壓力或將進一步上升,敬請投資者關注相關風險。

      業內認為,2022年新增違約發行人受流動性沖擊影響較大,一是融資結構不合理的企業違約風險較高,因其短期債務過多而長期債務減少,債權融資偏高、股權融資偏低;二是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比例較大,融資彈性下降,進而陷入流動性危機,出現違約。

      中誠信國際董事長兼總裁閆衍日前在2023年信用風險展望年會上表示,在全力防范化解債券違約風險的政策背景下,今年債券市場違約風險釋放減緩,呈現違約主體和違約規?!半p減”特征,新增違約數量明顯減少,創近五年來最低水平。

      展期規模創新高

      不過在違約情況大幅改善之下,展期規模卻創了新高。

      根據華福證券統計,2022年,我國債券市場已有57家發行主體對154只債券進行展期,展期規模高達1704.91億元,達到歷史新高,規模同比增長134.42%。展期數量和規模的增長體現了企業試圖以時間換空間,暫時紓解流動性困境的意圖,盡管這一主動管理行為暫時延緩了信用風險暴露,但后續債務償還的情況仍不容樂觀。

      李清荷表示,2022年融資環境惡化,市場認可度下滑,行業景氣度下行導致公司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大幅下降,現金流表現較差是大部分違約企業的“通病”。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優化政策正式落地,2023年宏觀經濟將不斷修復,同時穩健的貨幣政策能對市場流動性起到支撐作用,所以信用債市場整體違約風險較為可控,但債券展期或將常態化。城投端,尾部風險加劇,但公開債券仍有一定安全底線;地產端,隨著系列支持性政策陸續落地,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場信心,2023年地產產業鏈主體信用風險或將企穩,但后期仍需持續關注銷售端回暖情況。

      除了展期之外,近期由于債市走弱,信用債一級市場發行表現不佳。11月以來,信用債推遲或取消發行的情況明顯增多。據同花順統計,最近一個半月已有約200只信用債推遲發行或發行失敗。

      為何會出現信用債大規模取消發行的情況?天風證券認為,一方面,本身大量資管產品面臨贖回壓力,配置債券的力量減弱;另外,債市利率快速大幅調整,市場對于后續走勢仍有遲疑,在一級投資上會更謹慎;從發行人角度而言,前期融資成本較低,而市場調整過程中,融資成本短期大幅抬升,發行人需要臨時調高發行利率,才能募集到所需資金,會傾向于主動選擇推遲或取消發行,待市場利率平穩后再擇機發行。

      “近期企業取消或推遲發行的情況確實有所上升,主要是因為成本問題。此前市場的流動性較為寬松,一些資質較好的公司發債成本多集中在3%左右,有些甚至可以去到2%?,F在的情況則出現逆轉,票面利率出現明顯的上升,這讓一些企業感覺到一定的壓力,特別是債期較長的企業,因此采取暫時取消或者推遲發行的方式,觀察一下情況再定。從目前來看,寬松的貨幣政策短期內不會轉向,后續企業發債還會重回軌道?!比A南一家私募基金的負責人表示。

      展望2023年,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分析稱,“地產政策松綁向房企融資環境改善的傳遞仍需時間,需進一步觀察基本面情況以及市場信心恢復進度。對于展期規模較大的發行主體,更應關注其資金狀況?!?/p>

      對于債市,明明指出,2023年穩增長俯沖蓄力,而流動性相得益彰,同時市場對于信用風險的承載能力與日俱增,建議布局高資質中久期和中高票面短久期的雙輪驅動策略。

      責任編輯: 冉超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亚洲午夜成激人情在线影院

        <td id="dzsto"></td>

          <p id="dzsto"></p>
            <table id="dzsto"><option id="dzsto"></option></table>
          1. <acronym id="dzsto"><label id="dzsto"></label></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