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翟超/制圖 |
![]() |
證券時報記者 許孝如 沈寧
對期貨市場而言,2022年是一個可以載入史冊的年份。
這一年里,期貨市場走出了巨幅震蕩行情。年初,烏克蘭危機持續發酵對全球大宗商品的供應格局造成巨大沖擊;年中,美聯儲連續7次加息,全球流動性緊縮,大宗商品價格又巨幅下挫。
在這一年,《期貨和衍生品法》正式頒布實施,開啟我國期貨市場發展的新篇章。新品種的上市速度和對外開放明顯加快,年底廣期所正式開門營業,中國期貨業迎來了新支點。
隨著中國期貨市場參與群體不斷增加,尤其是機構參與程度不斷加深,市場交易結構進一步優化和成熟,期貨業正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市場劇烈波動
回顧2022年,超預期事件可謂頻發,期貨市場走出了巨幅的震蕩行情。
“盤點這一年的重要事件,首當其沖的就是2月下旬發生的烏克蘭危機: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在烏克蘭頓巴斯地區展開‘特別的軍事行動’,烏克蘭危機大幅影響了全球大宗商品的供給格局。俄羅斯及烏克蘭是能源、有色金屬、農產品等大宗商品的主要供給國。在地緣政治影響下,全球大宗商品均顯著上漲,能源為首,農產品跟隨,甚至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發生了倫鎳逼倉事件?!睆V發期貨總經理徐艷衛表示。
對市場影響較大的事件還有今年6月美聯儲開啟的大幅加息進程。美聯儲2020年貨幣政策帶來美國房地產、工資等大幅上漲疊加能源、農產品等大宗商品的大幅上漲,今年5月美國通脹高企——達到8.6%,創下40年以來的新高。為遏制高通脹,美聯儲采取了近30年最大力度的加息行動,繼今年3月上調25個基點、5月上調50個基點后,6月16日凌晨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75個基點,導致全球大類資產——包括股市及大宗商品巨幅下挫。
從全年走勢來看,反映國內商品市場的南華商品指數一季度大幅上漲23%,但此后兩個季度連續調整,幾乎回吐了一季度的漲幅,進入四季度又重新上漲。其中,鎳和天然氣價格一度大幅波動,國際油價上躥下跳。徐艷衛認為,綜合來看,2023年商品期貨市場整體或難出現大幅波動的行情,但不同品種間或存在較大差異。
中信期貨相關負責人談到今年期貨市場的波動時也表示,烏克蘭危機和美聯儲加息是2022年最大變量,烏克蘭危機的持續發酵對地緣政治、全球產業鏈、全球通脹等產生了重要影響,從而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美聯儲連續加息7次,全球流動性緊縮,對人民幣匯率、貴金屬、有色金屬等板塊均產生較大影響。
引人關注的是,中國期貨市場很好地經受住考驗?!敖衲耆蚴袌鲲L云變幻,跌宕起伏,但國內期貨市場繼續保持平穩發展,價格理性波動,化解了各種風險事件。這一點與倫敦金屬交易所在倫鎳事件當中的表現形成鮮明的對比?!眹牌谪浛偨浝睃S巍稱。
《期貨和衍生品法》實施
填補市場法治建設空白
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期貨市場此前一直缺少“基本法”。2021年4月,期貨法草案首次亮相,經歷了“二讀”和今年4月的“三讀”后審議通過。今年8月1日,《期貨和衍生品法》正式實施,填補了我國期貨市場法治建設的空白。
國信期貨總經理黃巍表示,《期貨和衍生品法》的施行標志著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的發展進入新的法治化軌道,有助于強化風險防控和交易者保護,有利于充分發揮法律對市場秩序的保障力和威懾力,對市場的長遠發展和引進長期投資者具有積極意義。
南華期貨董事長羅旭峰也表示,《期貨和衍生品法》有效填補了資本市場法治建設的空白,資本市場法治體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完成,對期貨市場法治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將開啟我國期貨市場發展的新篇章。
值得注意的是,《期貨和衍生品法》的落地加速推動行業規范和機構業務發展,實施不到半年時間已經對期貨行業和機構帶來了諸多改變。
金瑞期貨總經理侯心強表示,《期貨和衍生品法》規定,期貨合約品種和標準化期權合約品種的上市,由期貨交易場所依法報經國務院期貨監督管理機構注冊,這也助推了今年期貨和期權品種井噴式增長。
廣發期貨總經理徐艷衛認為,《期貨和衍生品法》的推出,使期貨公司業務種類進一步拓寬,不再把期貨經營機構經營范圍局限于經紀業務,而在期貨公司經營范圍內加入期貨交易做市和其他業務。期貨經營機構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業務范圍和經營范圍。
談及《期貨和衍生品法》實施以來給行業帶來的變化,中信期貨相關負責人認為有三個方面:一是吸引了更多的實體企業和期貨交易者等主體主動參與,使其有法可依;二是明確期貨公司業務范圍,打開多元化發展空間;三是推動更多期貨公司向風險管理和資產定價服務為核心業務的方向轉變。明確“期貨交易者”的概念及相關制度,為普通交易者提供特別保護,為打擊市場操縱提供法律保障,促進期貨市場健康發展。
全行業苦練內功
服務實體經濟取得成績
與過去兩年相比,今年中國期貨業總體規模繼續增長,但行業利潤將首次出現同比下滑。這背后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期貨市場整體成交量有所下降;二是資本市場整體表現欠佳,對期貨公司的投資業務帶來不小影響。不過從全行業看,今年很多公司都苦練內功,在服務實體經濟上取得不小成績。
中期協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末,全國共有150家期貨公司,分布在30個轄區,合計客戶權益1.47萬億元,同比增長22.68%。今年前11個月,全行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354.44億元、95.27億元,同比下滑19.43%和22.02%。
中期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以單邊計算,11月全國期貨交易市場成交量為7億手,成交額為52.79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0.83%和增長3.95%,環比分別增長55.68%和58.09%。前11個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61.06億手,累計成交額為486.93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1.74%和9.23%。
招商期貨總經理嚴福德認為,目前期貨行業收入結構仍然相對單一,經紀業務占大頭,其他幾項業務收入貢獻與經紀業務存在較大差距,而經紀業務競爭激烈且極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行業應該從三個方面破局:一是充分依托股東背景,做好協同,形成特色;二是發力新品種和新市場;三是精準定位,發展有特色的風險管理和資產管理業務。
侯心強提出,期貨行業正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市場參與群體數量不斷提升,質量不斷優化,越來越多的實體企業認識到期貨對于企業穩健經營的重要性。截至今年10月底,今年共有1039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了1429份關于開展套保業務的公告,數量遠超2021年全年,其中25.8%涉及商品類套保。
另一方面是期貨公司的資本規模和資產規模不斷上升,為期貨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中期協數據統計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期貨公司的資產總額和凈資本總額分別為14022.80億元和1549.7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91%和16.49%。
中期協的數據還顯示,截至10月底,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累計為948家中小微企業提供倉單服務規模達204億元,為89家上市公司提供倉單服務規模達30億元。新增場外衍生品名義本金16322億元,累計分別為23978家次中小微企業、3530家次上市公司提供1853億元、603億元基差貿易額。
與此同時,期貨行業響應國家號召開展鄉村振興工作,截至2022年6月,風險管理子公司共承保140多億元貨值的“期貨+保險”項目,涵蓋生豬、飼料、玉米、蘋果等農產品。結對幫扶和消費幫扶金額分別達到14.2億元、8251多萬元。
隨著機構參與程度不斷加深,今年期貨市場保證金規模延續了增長勢頭。截至10月末,全行業保證金達1.44萬億元,相比去年末增長22%,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8%。
嚴福德表示,增量資金主要來源于實體企業和金融機構套期保值的需求,以及財富管理機構和居民資產配置的需求。預計隨著套期保值和資產配置需求的增長、國際化的加速、期貨和期權品種的擴容,期貨行業未來幾年還將保持快速增長。
廣期所正式運行
對行業影響深遠
作為中國第五家期貨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對于服務綠色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具有重要意義。
12月2日,證監會發布通知,同意廣期所開展工業硅期貨和期權交易,這是廣期所揭牌后的首個交易品種,也是國內首個新能源金屬品種。12月22日、23日,工業硅期貨和期權相繼上市交易。
羅旭峰表示,工業硅期貨的上市,將為相關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更多的風險管理工具,也將完善我國工業硅貿易的定價體系,提高我國工業硅相關企業全球貿易地位和國際議價能力。
作為新型交易所,廣期所的運行對期貨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廣期所成立以前,作為重要經濟引擎的珠三角、大灣區,一直缺少大宗商品及衍生品定價中心。廣期所在年底正式開門營業,意味著中國期貨業迎來了新支點。
嚴福德認為,廣期所有三個鮮明特色:綠色、指數化和國際化。未來工業硅、鋰、碳排放權等綠色品種,將為相關實體企業綠色轉型發展,以及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政策起到巨大作用。
徐艷衛表示,廣期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化金融樞紐中主要有四方面作用:一是加速大灣區金融市場的要素聯通;二是產業發展集聚得到促進,吸引更多境內外金融機構落戶大灣區;三是隨著新品種的不斷上市,產業鏈覆蓋面擴大,廣期所具備強大的區域輻射功能;四是促進資本市場不同層級間的協同發展。
中信期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廣期貨所的運行將對中國期貨市場、金融市場、全社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新品種上市
及對外開放正在加速
今年以來,期貨市場的新品種上市速度明顯加快。
據記者統計,僅12月已有深證100ETF期權、工業硅期貨和期權、上證50股指期權正式上市,螺紋鋼和白銀期權將在12月26日掛牌交易。單月上市6個期貨期權新品種,這在以往相當罕見。按照目前規劃,到今年底,我國期貨期權品種總數將達110個,其中商品期貨65個,金融期貨7個,商品期權28個,金融期權10個。
侯心強表示,這一方面反映了期貨行業正在不斷滿足市場的要求,覆蓋的行業和產業越來越多;另一方面也對期貨公司提供精細化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黃巍看來,下半年新品種上市速度加快,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幾年期貨行業立足于服務實體經濟,通過各種抓手為實體企業解決經營中的困難,積極推廣“期貨+保險”,服務鄉村振興,讓監管機構看到了期貨市場的功能得到了非常積極的發揮。同時,全球經濟近期也出現了劇烈波動,企業客觀上也存在著利用期貨管理風險的需要,因此新品種上市的步伐明顯加快。
“新品種的不斷上市,一方面能夠給市場帶來增量的產業資金,有助于期貨行業的做大做強。比如工業硅的上市,就有望帶動新能源產業的資金參與。另一方面也豐富了期貨公司服務實體企業的工具,像螺紋鋼期權、白銀期權等新品種上市,能極大地豐富企業套期保值的手段,有助于期貨公司更好地提供服務?!秉S巍說。
與此同時,這一年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也在加快。今年9月,國內幾大期貨交易所同時公告,明確QFII和RQFII可參與國內41個期貨和期權品種。
嚴福德稱,這將吸引全球投資者參與國內市場,實現內外部期貨市場互聯互通,同時將提升中國價格的全球影響力。這是期貨市場“走出去”的重要一步,也是在雙循環背景下,中國金融市場構建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的一次重要實踐。
12月9日,證監會確定大商所的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期貨和期權為境內特定品種,于12月26日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交易。
對此,侯心強認為,這意味著大豆系列期貨和期權品種將成為我國期貨市場首個以特定品種方式實現全系對外開放的品種板塊,將有助于提升“中國價格”全球影響力,是我國期貨市場服務全球產業企業的又一重要舉措。